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费 > 民法典长期诉讼时效(什么是长期诉讼时效)

民法典长期诉讼时效(什么是长期诉讼时效)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3 19:07:00 浏览量:30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若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诉讼或者仲裁,则丧失起诉或者仲裁的时效性。 这一时效通常是2年或3年,也有一些国家将其定为5年或10年。 长期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鼓励当事人在案件陷入僵局或者无法挽回局面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期拖延,导致权益丧失。 在法律规定的长期诉讼时效内,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诉讼或...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若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诉讼或者仲裁,则丧失起诉或者仲裁的时效性。

这一时效通常是2年或3年,也有一些国家将其定为5年或10年。

长期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鼓励当事人在案件陷入僵局或者无法挽回局面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期拖延,导致权益丧失。

在法律规定的长期诉讼时效内,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诉讼或者仲裁,但如果在2年内未提出诉讼或者仲裁,则丧失丧失起诉或者仲裁的时效性,当事人将无法再次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长期诉讼时效内,当事人应当密切关注法律规定的时效性,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期拖延,以免失去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

此外,长期诉讼时效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院和仲裁机构的正常行使职责。

如果当事人在长期诉讼时效内未提出诉讼或者仲裁,则法院和仲裁机构将无法采取任何行动,这也使得当事人不必担心法院和仲裁机构的“缺席判决”或“裁决无效”等问题。

长期诉讼时效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概念,其目的在于鼓励当事人在案件陷入僵局或者无法挽回局面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院和仲裁机构的正常行使职责。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长期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