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费 > 民法中的诉讼时效(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

民法中的诉讼时效(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3 18:45:00 浏览量:21

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民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民法中,时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一个请求的时效性,超过时效后,对方将有权拒绝回应。 那么,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本文将为您介绍。 在民法中,时效分为两种: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普通时效是指法律规定...

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民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民法中,时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一个请求的时效性,超过时效后,对方将有权拒绝回应。

那么,民法中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本文将为您介绍。

在民法中,时效分为两种: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普通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回应的请求,它的起算时间通常是自请求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之日起计算。

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有权提出请求。

法律将该期间视为一个期间,即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书面请求的,应当按照书面请求所在地的期间计算。”

特殊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回应的请求,它的起算时间通常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导致经济状况恶化,无法履行债务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的计算方式不同,但是它们的起算时间相同。

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确,法院通常会按照对方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能力来确定时效的起算时间。

此外,民法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断时效。

中断时效是指在时效期间内,由于某种原因,请求人中断或者放弃对权利的请求,使得时效重新计算。

例如,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放弃对权利的请求,那么该时效就会重新计算。

总之,民法中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者相关部门。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民法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