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者诉讼时效过期怎么办 2. 了解劳动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3. 用人单位应该关注劳动者的诉讼时效 4. 遇到劳动者诉讼时效过期的情况,用人单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5. 如果用人单位遇到劳动者的诉讼时效过期的情况,应该采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也日益增多。
其中,劳动者的诉讼时效过期是一些用人单位面临的困境之一。
那么,劳动者诉讼时效过期后,用人单位该怎么办?
本文将为您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为2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是,对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卫生培训等特定类型的培训,其权利的侵害时间可以延长2年。
劳动者在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向培训机构或相关部门主张权利,如果在2年内没有提出权利主张,则时效将自动中止,中止时效的期间为两年。
如果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劳动者权利被侵害之前,用人单位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后的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超过2年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则视为放弃诉讼权利,法院将不支持劳动者的诉讼请求。
向劳动者了解权利状况,确认其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
与劳动者沟通,提醒其及时主张权利,并记录沟通情况。
如果劳动者已经超过时效,但未主动放弃诉讼权利,用人单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劳动者已经放弃诉讼权利,用人单位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的诉讼时效过期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一种风险,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关注劳动者的诉讼时效,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