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法律援助 > 法援指南 > 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经济纠纷如何诉讼时效)

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经济纠纷如何诉讼时效)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05 19:40:40 浏览量:37

1.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2.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3. 如何计算时效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日益增多。 为了避免因为未及时行使权利而错失起诉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了解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本文将介绍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纠纷日益增多。

为了避免因为未及时行使权利而错失起诉的最佳时机,我们需要了解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本文将介绍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及如何计算。

一、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自纠纷发生后发生后1年内应当起诉。

但是,当事人可以延长起诉期限,延长的期限最多为三年。

在实践中,如果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1年内没有起诉,那么视为对纠纷没有提出异议,丧失了胜诉权。

如果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3年内没有起诉,那么视为对纠纷有争议,但是尚未达到丧失胜诉权的程度,可以延长起诉期限至3年后再起诉。

如果当事人在超过5年内没有起诉,那么视为对纠纷放弃诉讼权利,法院将不会受理该案件。

因此,为了避免因未及时行使权利而错失起诉的最佳时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案件的进展情况,在纠纷发生后1年内尽快起诉。

二、如何计算时效

在计算经济纠纷的时效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纠纷是基于合同或者其他经济关系产生的,那么时效的计算应当以当事人约定的时间为准。

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时间,那么时效的计算应当以法律规定的时间为准。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管辖期限不明确,诉讼双方约定由某一方当事人管辖的,从其约定。

如果诉讼双方没有约定管辖期限,那么时效的计算应当从纠纷发生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

此外,如果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故意拖延或者逃避诉讼,导致时效中断,那么时效重新计算。

如果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诉讼权利,那么时效也将中断。

因此,在处理经济纠纷时,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时效的相关规定,及时把握起诉时机,避免因为未及时行使权利而错失起诉的最佳时机。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经济纠纷 诉讼时效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