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未结算诉讼时效的计算 2. 工程未结算诉讼时效的法律保护 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未结算的款项,使得施工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报酬。 此时,施工人需要注意时效问题,以确保自己在未结算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避免丧失胜诉权。 那么,工程未结算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
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未结算的款项,使得施工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报酬。
此时,施工人需要注意时效问题,以确保自己在未结算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避免丧失胜诉权。
那么,工程未结算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在工程实践中,合同签订时间通常是施工人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起算点。
因此,施工人需要先确认工程合同签订时间,以确定时效的计算起点。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结算时间通常是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向有关部门申请结算的时间。
因此,施工人需要确认工程结算时间,以确定时效的计算终点。
在工程实践中,如果施工人因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导致工程无法完成,或者因当事人约定的中断事由(如一方违约等)导致工程无法完成,则可以中断时效。
在工程实践中,如果施工人因共同约定,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则可以将时效延长一段时间。
例如,如果双方约定在工程完成后一年内进行结算,则在一年内施工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诉讼。
即,施工人应当自工程未结算之日起3年内提出诉讼,否则丧失胜诉权。
适用范围: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因工程未结算丧失诉讼权利的时效,适用于因工程未结算引起的各种纠纷。
需要注意的问题:施工人需要注意,如果工程未结算,即使超过3年,施工人仍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诉讼,但需要承担一定的诉讼费用。
此外,施工人还需要注意,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即使超过3年,施工人仍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诉讼,但需要承担一定的修复费用。
综上所述,工程未结算诉讼时效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发生当事人约定的中断事由或发生当事人共同约定的事项,则可以中断时效;
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或发生当事人共同约定的事项,则可以延长时效。
施工人需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并及时提出诉讼。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