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司诉讼时效怎么办 2. 官司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3. 官司诉讼时效的注意事项 官司诉讼时效怎么办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有些人还是不清楚官司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那么,官司诉讼时效怎么办?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有些人还是不清楚官司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那么,官司诉讼时效怎么办?
本文将为您解答。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3年内未提出诉讼,则视为对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全部义务,对方的请求将不会被支持。
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有些请求的时效为2年,比如对人身损害的赔偿请求,对财产损害的追讨请求等。
因此,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2年内未提出诉讼,则视为对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全部义务,对方的请求将不会被支持。
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55条的规定,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受到损害,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没有提出仲裁或者诉讼的,仲裁或者诉讼的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或者诉讼的时效中断。
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中断后,重新提出仲裁或者诉讼的,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此,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未超过3年的诉讼时效,则可以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
如果超过3年的诉讼时效,则需要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虽然官司诉讼时效为3年,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未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则可以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
此外,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未超过1年的诉讼时效,但是经过调解和和解后,重新提出诉讼的,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
因此,在诉讼前,当事人需要及时计算诉讼时效,以免错过诉讼期限。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