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 2022医疗过错行为怎么鉴定?

医疗过错行为需要通过书面的方式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可以是由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的提出来,紧接着就是关于鉴定材料进行质证,并且双方当事人共同的选择鉴定机构。然后才能够完成最终的鉴定程序。


  一、医疗过错行为怎么鉴定?

  医疗过错行为需要通过书面的方式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医疗过错鉴定程序如下:

  1、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

  2、鉴定材料的质证;

  3、鉴定机构的选择;

  4、鉴定前的听证;

  5、鉴定材料的补充;

  6、鉴定结果的出具。

  需要重新鉴定的,应当委托原鉴定机构以外的列入司法鉴定机构名册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委托人同意的,也可以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由其指定原司法鉴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

  二、医疗过错怎么判断?

  医疗过错,属于过错的一种。在依据医疗水准判断医方的过错时,必须注意区分医疗水准与医学水准。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对过错的判断,在学理上有新旧过失理论之区分。

  所谓旧过失理论,乃是将过失与故意相提并论,认为过失与故意同属应加责罚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故意为积极的恶意,过失为消极的恶意。若行为与结果间有相当因果关系,而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的可能,并应预见而未预见或者说应注意而未注意的,即应负过失责任。

  过失不仅指应加责罚的心理状态,还应就行为的客观状态是否适当加以斟酌判断。即除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及预见可能性之外,尚须就行为在客观上有无过错,加以审认。具体医疗过错而言,判断医方有无过错,应就医方是否已尽客观上的注意义务为标准,亦即应就是否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适当措施而判断。基于新过失理论的合理性,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确认。这就要求在讨论医疗过错的认定时,首先要对医疗行为所存在的特殊判断标准予以准确认识。

  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如果要进行鉴定的话,那么是需要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内所来完成的通常状况之下,针对医疗过错行为的鉴定需要提前通过书面的方式提出申请。然后由医疗司法鉴定机构接受这样的一种申请,并且做出最终的医疗事故方面的鉴定结果。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2022 过错 鉴定